核心提示
伴著《晨》曲:窗外的許建綠葉,嘰喳的軍承鳥鳴聲,叫醒沉靜的天舒破曉。初升的服覓陽光,映入陽台,晚晴點燃心中的許建熱度。習習冷風,軍承送來夏之爽,天舒見證每一個早晨,服覓超脫流轉的晚晴思路。指尖流淌的許
伴著《晨》曲:窗外的許建綠葉,嘰喳的軍承鳥鳴聲,叫醒沉靜的天舒破曉。初升的服覓陽光,映入陽台,晚晴點燃心中的許建熱度。習習冷風,軍承送來夏之爽,天舒見證每一個早晨,服覓超脫流轉的晚晴思路。指尖流淌的許建韻律,微微撥動,軍承文字的天舒音符,迎接每一縷怒放的服覓光華。一時詩意、晚晴禪意年夜湧。從來獨愛承天寺之隱於鬧市,喧擾澹泊,更敬慕寺內高僧弘一巨匠高風亮節。適逢巨匠圓具百年,於是一行三人,早晨驅車前去跪拜。品嚐西街傳統小吃美食肉粽、麵線糊,徒步顛末鍾樓,時鍾已停擺,韶光亦擱淺。三人浪蕩八閩第一狀元街。拐入南俊街,自開閩三王祠,由西門入承天寺。周末午後的泉南佛國,自始自終清幽怡然。廟門豎匾高懸“月台”二字。壁柱刻弘一法師題聯:“有無量從容,入不貳秘訣。”南麵照牆上,巨匠手跡“南無阿彌陀佛”“升無上道得處死流”“善悟無礙,永得年夜安”禪悟連篇。賞一徑“月台倒影”“榕不外牆”,感一起“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賢人”,心境隨之和藹。刺桐城崇陽門外西北南俊街,五代時節度使留以效之南園,踞地50畝,氣魄磅礴,富麗堂皇,五進式天井組織,壯不雅堪比宮殿。穿梭其長約300米中軸線,依次漫衍著天王殿、彌勒殿、年夜雄寶殿、法堂、文殊殿,工具兩側密布東建禪堂、祖堂、不雅音閣、藏經閣、龍王殿、三王祠。天王殿前,一朵白蓮羞怯綻放,“榕不外牆”“獅子吐煙”“梅石生噴鼻”“蜘蛛結綱”,美景星散;彌勒殿前,“塔無禽棲”“蠅不朝天”。小徑竹林,鴿子掠脊,巨榕守殿,燭煙縷縷。一位老嫗,獨坐長廊,老尼入定。年夜雄寶殿歇山頂重簷五開間,宏偉肅靜。三世佛、迦葉、阿難、護法諸天、十八羅漢、四年夜菩薩及開山祖師,妙法肅靜。堂內隋朝銅鑄阿彌陀佛,像高二米重一噸多,海內稀有,乃承天寺的鎮寺之寶。法堂兩旁壁畫彩繪,佛意禪噴鼻。東臨不雅音閣,洗澡著向陽,龍藏井相擁絕對,老者落拓說笑中,鴿子與單雞結群繞。不遠處知了在樹上歡叫,仿佛抑製不住寂寞。放生水池,巨龜駝一眾小龜,享用晨陽早霞。別院齋堂,素食者稀,米粉淡湯,欲壑難填;鎂光模特,低頭羞怯,誦經鍾啟,金剛唱響;管弦頓挫,清風徐來,牆外時時傳來機鳴聲,安好與清靜在此空門淨地忘情交匯……史料載:泉州承天寺,又稱月台寺。後周顯德年間由南園改梵宇,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一度改稱“能仁寺”,政和七年複名“承天寺”。1985年重建,得以再續光輝。午後依舊流連在這光輝的修建群中,凝聽佛音嫋嫋、南音抑揚;於清靜的塵世中停駐歇腳,享用半晌的安靜平和平靜。回憶年夜學期間,古寺重光,法師開壇誦經供給素齋,一席難尋的壯不雅排場。心中更神馳常日裏淡定、超常脫俗的那一方承天聖地。轉瞬來到“月台別院”,思路不由回到搖搖欲墜的平易近國期間。1928年後,弘一巨匠三度來閩,雲遊四方,常居閩南,最常住錫弘法之地承天寺,僧籍亦落戶於此。抗戰期間,法師在承天寺養正院講經,激昂大方鼓動感動寫下橫批:“念經不忘救國,救國必需念經”名句,愛國之心溢於言表。1933年6月下旬,巨匠第三次蒞臨常住泉州。其間數次小住承天寺,於佛前焚化《南山律苑住眾學律發願文》,收拾整頓藏經,並題寫“藏經閣”篆字匾額。1935年11月冬季戒期,應性願、轉塵法師懇請,巨匠持續三天露天宣講《律學要略》。暇餘,修訂《藕益巨匠年譜》稿。1938年頭冬,巨匠住錫月台別院,講經弘法,題字結緣,印經贈眾。次年1月4日,巨匠繼承在養正院講演,述《末了的反悔》:“最近再到泉州,雖然時常起一種懼怕厭離的心,可是仍難免向這一條名聞利養的路上進步。但是最近也有件可光榮的事,由於我最近獲得永春十五歲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勸我當前不成經常宴會,要養靜用功……洋洋千言的一封信……我看到他這一封信,真是內疚萬分了……回絕宴會,雖然獲咎了他人,也不管他……”一代宗師,常懷自律自責之心,傳奇平生,修行不止,真“半生俗世半生僧,一起律宗一起修”也。1942年10月13日晚八時,一代弘一巨匠“悲欣交加”,圓寂小山森林晚晴室。15日下戰書三時,引龕往承天寺安座,20日晚七時於承天寺進行荼毗。此時“雲暮山鸚”,殘陽如血。養正院前,長亭外,“弘一法師化身地”石刻邊,我合掌虔敬致敬心中的聖僧,感悟其博年夜精湛,心中久久難於安靜……承天舒服覓晚晴,月台修行終無悔。許建軍作者:許建軍,男,籍貫福建南安石井。福建醫科年夜學臨床業餘卒業。出書散文隨筆集《馬江臨風》。作品散見於《泉州晚報》《西北早報》《海絲商報》《石獅日報》搜狐網等報紙雜誌和網站,係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南安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