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9.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gxliba.com/cache/93/bc879/faf61.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9.com/func.php on line 115
阜陽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熱點 > 腸道裏長了息肉,上廁所會有3個提示,別等到中晚期了才發現 正文

腸道裏長了息肉,上廁所會有3個提示,別等到中晚期了才發現

時間:2025-05-13 13:14:31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熱點

核心提示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鏡科主任醫師李初俊曾分享過一個患者案例:61歲的劉先生反複幾個月便血、大便次數增多,來醫院就診被查出晚期直腸癌。問診中醫生了解到:原來劉先生20年前曾經做過一次腸鏡,那會兒顯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鏡科主任醫師李初俊曾分享過一個患者案例:61歲的腸道劉先生反複幾個月便血、大便次數增多,息肉現來醫院就診被查出晚期直腸癌。上廁

問診中醫生了解到:原來劉先生20年前曾經做過一次腸鏡,提示那會兒顯示有一個5毫米的到中直腸腺瘤樣息肉,不過沒有進行處理。晚期而正是腸道這個小息肉放任不管了20年,竟然質變成了直腸腫瘤。息肉現

醫生感歎劉先生錯過了兩個重要機會:一個機會是上廁剛發現息肉時未進行微創切除,以預防癌變;另外一個機會即便是提示息肉發生癌變,早期也可能經內鏡切除,到中還能保持腸道器官的晚期完整。

而由於拖延錯失了兩個重要機會,腸道導致患者最後需要進行直腸癌根治術,息肉現痛苦與創傷更多,上廁而且耗費的錢財也更多。


一、什麽樣的腸息肉易癌變?發現最好切除!

人體腸道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出現損傷,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就可能形成腸息肉。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偉慶表示:從息肉大小角度來說,超過5毫米的息肉或者扁平、有絨毛成分、凹陷、鋸齒狀的息肉,惡變風險較高,最好切除;

腸鏡下形態來看,外觀粗糙、星芒狀開口或有凹陷、出血、扁平、潰瘍、壞死等的息肉,惡變幾率較高一定要及時切除;

病理類型來看,腺瘤性息肉、遺傳性腸息肉綜合征、鋸齒狀病變息肉惡性居多,也建議切除。


但陝西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吳凱提醒:發現腸息肉最好都及時切除。因為此前發表在《柳葉刀—胃腸病學與肝髒病學》上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所有息肉都可能會發生癌變。

二、上廁所時發現3個怪象,或是腸息肉信號

腸道出現息肉並非毫無蹤跡可循,如果日常生活中上廁所有下麵幾種表現,一定要提高警惕!

1、腹部不適

持續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症狀,要小心是腸息肉所致,可經腸鏡檢查取出並進行活檢。


2、大便習慣改變

腸道受息肉的刺激,可能會出現頻繁的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出現。

3、便血

如果經常有便後滴血或者大便表麵附著鮮血等症狀,要小心腸息肉作祟,最好及時就醫檢查。

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梁寶鬆建議:人到中年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因為腸癌症狀隱匿,早期沒有症狀或症狀不典型,隻能經腸鏡檢查發現,如果能及時發現息肉並切除,或能有效預防腸癌。


三、預防腸息肉癌變有方法,做好四點很重要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宋正己表示:95%左右的腸癌都是由息肉發展而來的。但息肉發展緩慢,惡變可能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時間,因此息肉癌變是可以預防的。

想要預防大腸癌,建議平常要做到下麵幾點!

1、避免久坐不動,多運動

多運動能促進腸胃的蠕動,加速糞便的排出,預防息肉,要避免總是久坐不動。


2、避免便秘

長期便秘的患者,腸道內的糞便可能會刺激腸道黏膜,形成慢性炎症,甚至引發腸息肉。建議要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上廁所少玩手機,避免上時間如廁等。

3、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飲食上盡量多吃新鮮、天然的蔬果,盡量保證少油、少鹽、少肉等,做到不偏食、不暴飲暴食等。

4、重視孕前檢查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建議這類人群要做好孕前的腸鏡篩查。


腸道作為人體排便的重要器官,一定要關注腸道健康,定期做好健康篩查。可通過腸鏡篩查發現息肉,及時切除預防腸癌,日常也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多運動,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以預防大腸癌。

參考資料:

[1]《為什麽一發現腸息肉就要切除?這3種息肉易癌變》.生命時報.2024年01月24日

[2]《95%的大腸癌竟由腸息肉轉變而來! 上廁所若有這3個提示,別再拖到中晚期了!》.福建省二院健康管理中心.2024年09月27日

[3]《5毫米的息肉拖成癌!醫生感歎:可惜錯過了2個重要時機!》.健康時報.2023年01月29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