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8-06-0403:45來曆:光亮網-《光亮日報》周汝昌師長教師光亮圖片/視覺中國學人小傳周汝昌,周汝字玉言,芹辛號解滋味人,平生1918年4月14日出生於天津淡水沽一個具備文學、周汝美術傳統的
2018-06-0403:45來曆:光亮網-《光亮日報》周汝昌師長教師光亮圖片/視覺中國學人小傳周汝昌,周汝字玉言,芹辛號解滋味人,平生1918年4月14日出生於天津淡水沽一個具備文學、周汝美術傳統的芹辛小康之家。曾就讀於南開中學,平生燕京年夜學西語係、周汝中文係研究院卒業。芹辛先後供職於華西年夜學、平生四川年夜學、周汝人平易近文學出書社、芹辛中國藝術研究院。平生周汝昌1947年涉足曹雪芹研究,周汝曾得“新紅學”開山巨匠胡適的芹辛指點、幫忙。平生其後65年間,重要致力於《紅樓夢》研究,出書著述幾十種,最具影響力的是《紅樓夢新證》《石頭記會真》。周汝昌是公認的“新紅學”的集年夜成者,在曹雪芹研究、《石頭記》版本研究、脂硯齋批語研究等範疇的孝敬偉大。周汝昌自謂:其“紅學”不雅點的焦點是“自傳說”,他終生致力於經由過程對曹雪芹的研究、曹雪芹門第的研究以及曹雪芹與他所處時代的研究來理解、感悟《紅樓夢》。鼎新開放後,周汝昌提出紅學是“中華年夜文明學”,是相識中漢文化的“總鑰匙”,應將“紅學”定位於“新國粹”等,尤具識見。周汝昌與胡適、俞平伯是古代紅學學術史上、影響最年夜的三位各人。周汝昌的紅學研究情況極差,數十年雙耳掉聰;自20世紀70年月中期之後,雙目也漸掉明,晚年著述多係口述而成。非凡的時代配景、人際情況也是製約周汝昌更好地從事《紅樓夢》研究的主要要素。周汝昌終生癡紅,逝世前一周尚向家人口述《夢悟紅樓》的寫作綱領,表現了“借玉通靈存筆墨,為芹辛勞見一生”的自我寫照。除《紅樓夢》研究以外,周汝昌在詩詞、書法、戲曲、翻譯等範疇亦造詣深摯。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在北京逝世。寫在後麵研究周汝昌師長教師,不隻是對他最好的留念,更是紅學學術史研究的應有之義。古代紅學研究始於1904年,以王國維揭曉《紅樓夢評論》為標記,履曆了一個門戶紛呈、百家竟放、升沉跌蕩且又紛爭不停的汗青曆程。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尚沒有一部能真正代表時代程度的紅學史著述。由此可見,編撰一部權勢巨子的紅學史,具備強烈的實際意義,更能為將來的研究提供標的目的感。無須置疑,近來若幹年來,紅學研究界不乏亂象,走出困境,斥地新局,是每一位學界同人都要當真麵臨、嚴厲思索的問題。而此中一項不成短少的事情,就是學術史的梳理,把紅學研究中的每一個門戶、每一位各人,都舉行深切主觀的闡發,當真總結和盤貨先哲留給咱們的學術遺產。近來一二十年的《紅樓夢》研究近況曾經預示:紅學若想進步,旋轉頹風,必需開出一條新路。黨的十九年夜陳訴提出,鞭策中華優異傳統文明創造性轉化、立異性成長。在當今新時代的年夜配景下,無論是從紅學學科自身成長的內涵動因,照舊從內部前提來看,咱們都能預想到不久的未來,紅學一定會迎來一個奔騰和成長的昌盛期間。作為每一位嚴厲的業界人士,都應以“隻爭旦夕”的精力,捉住機緣,從差別視角立異晉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術”,後起的學人,麵臨包孕周汝昌師長教師在內的諸多先哲,不隻要傳承他們的學術思惟,更要衝破他們、逾越他們,而一切這所有,都應從腳踏實地地研究他們最先。了解周汝昌師長教師的紅學著述,我最早讀的是《紅樓夢新證》,時在20世紀90年月初。這部書最能惹起我共識的,是“紅樓紀曆”“史事稽年”二章,其時所做條記上呈現最多的是“心有戚戚”四字。繼而遍讀周公之書,再與其餘健在的紅學各人著述相較,得出論斷:周汝昌乃當今紅學研究各人,當之有愧。又六七年,謀食京華,雖與周老同住一城,但因素性木訥忸怩,從未起意拜謁就教。再六七年,竟因“胡適”的關係,與周老略有來往。2004年,拙編《胡適紅學研究資料全編》由北京藏書樓出書社采用,因附有周汝昌致胡適函8通,出書方提出:必需有周師長教師的受權才可。於是,這年9月2日,我初次造次致電周府,當日有記:“與周倫玲女士談頗歡,時間頗長。汝公外出散會,9月6日方回家,要去予之德律風,回來後叨教周老後再複我。對周函稿費事並不太計算,又談及海燕社出書之《石頭記會真》等。”9月6日,周倫玲女士電告:周老讚成拙書支出周函。得受權書後,《胡適紅學研究資料全編》的出書仍頗費周折,直到次年下半年才拿到樣書,當即第一時間函寄二冊與周老。2005年11月21日晚9點,筆者尚在公交車上,忽得周麗苓女士德律風,告周老要和我措辭,我答此刻未便,請他稍候,抵家後即刻打回來。但未下車,周老又打來了,高興異樣的持續跟我扳談了近十分鍾,我險些不克不及插言,當日亦有記:“周老對予極客套,談拿到書時與予一樣興奮,又建議再印時封麵應凸起‘胡適’‘紅學’‘全編’三詞,又雲紙張太欠好等……”得先輩鼓動勉勵、見教,自是欣喜。與此相幹的一事亦可略提:這次聯係催生了周老的一本舊書——《我與胡適師長教師》的降生,其子女在書的《跋文》寫道:“此書終極決意落筆則是2004年10月,宋廣波師長教師見告,父親致胡適師長教師的全數信函均生存在社科院近代史所,無缺完好,但不易看到,不克不及借出。”而此意,責任亦曾向筆者道及。此外這前後,筆者先後發明了周老1948年讀《楝亭圖》後寫給藏主張伯駒的《金縷曲》,以及周老為搜覓質料寫給張元濟的信。這些均屬周老佚詩、佚信,亦是紅學史的主要史料,我都實時抄寄給了他。而我也不止一次僥幸地收到周老的親筆簽贈著述,往往收到舊書,那具備怪異氣勢派頭的“周汝昌”三字題簽老是占滿扉頁。聞著淡淡墨噴鼻,我心中老是那麽欣慰、愉悅,也總但願把先輩的論著一口吻讀完。我與周老的來往另有一事可記,那是發生於2008年,恰逢周汝昌向胡適問學一個甲子。這年炎天,我赴台北訪學,喜得胡適在無關曹雪芹文獻、差別版本的《紅樓夢》以及研紅著述上的講明本一年夜宗,於是決意編《胡適批紅集》。《胡適批紅集》編好後,我忽發奇想:若書前有周老之序,豈不是一件佳事?我的理由:一是《胡適批紅集》收有胡適批點的、令他引認為傲的周著《紅樓夢新證》第41頁;二是其時年夜陸尚健在的親炙過胡適之教的門生,周總是碩果僅存之人;三是昔時周汝昌受教、受恩於胡適,今周為胡書作序,也算是再續前緣。於是,我將此意商之於周老,即得師長教師爽口允許,不數日就收到了周倫玲女士發來的《序文》電子版。“周序”回首了他戊子年受教胡適的種種舊事,並為拙編賦詩一首——花甲無故戊又周名園駐影證重遊韶年而立慚三立情夢紅樓憶四樓曾見巨匠容末學不期小著動高流中漢文典千尋廈屋角雞蟲計未休注:三立,仍用樹德、建功、立言之義。四樓,未名湖畔第四座古典畫樓,適之師長教師曾用濃朱年夜書“燕京年夜學四樓周汝昌師長教師”之事。戊子年夜雪節後九旬周汝昌拜書衝破我與周老之淺淡來往,發生於師長教師九秩高齡前後,有限頻頻到紅廟周宅麵謁,感觸感染最深的是周老的單純、脾氣以及謙謙儒者的風采。記得有一次談及《紅樓夢》裏戲曲之精妙,周老就地唱了幾句,那種字正腔圓,那種神氣投入,我至今仍曆曆在目。我是晚輩後學,但周老與我談話,必稱“宋師長教師”。有此切身接觸,也為周老在文章屢次說起本身是個“年夜孩子”的說法,找到了表明。筆者高見,對學者而言,不成丟失“純”“真”之性,因學識乃求真之事,假如在學術切磋中也要小巧八麵、擺布逢源,那是不適宜的。周老的“純”“真”氣質,也生怕是他在紅學範疇成績卓著的緣故原由之一吧。在已往的兩個甲子裏,周汝昌是紅學研究史上孝敬與影響位列前三的學者,也是學術創獲和結果總量最多的學者。可是,關於這位卓異學人的研究與評估,卻遠遠與其學術職位地方不相當。研究周汝昌,旨在還其學術史上的真臉孔。一提周汝昌,史家總習氣性地拿他與胡適相提並論,說胡是“新紅學”的“開山者”,說周是“新紅學”的“集年夜成者”,這重要反應的是胡、周間的學術傳承關係。但事實上,周汝昌關於胡適,不隻有繼續,亦有逾越。這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周汝昌在“新紅學”領域內對胡適的衝破;二是周汝昌對“新紅學”自己的逾越。詳說此兩點之前,起首需求申明的是,胡、周二人的紅學研究,在各自的學術係統中所占比重極為迥異。作為“新紅學”的開山者,胡適在紅學史上的職位地方無人可代。但《紅樓夢》考據,隻是其“國故收拾整頓”的一個分支——小說考據——上麵的更小的一個分支。胡適考據的口語小說,除《紅樓夢》外,另有《水滸傳》《西紀行》《三國演義》《儒林外史》《聊齋誌異》《醒世姻緣傳》等。與小說考據並列的,則有釋教人物考據、《水經注》考據等。而與“收拾整頓國故”並列的,則有新文學的倡導,中國思惟史的研究等諸多方麵。也就是說,《紅樓夢》考據,對胡適而言,僅僅是其整個學術係統中微小的一部門。與胡適差別,周汝昌雖然在詩詞、書法方麵也造詣深摯,但究竟紅學才是他的“主業”,是其六十餘年學術生活生計中最主要的,也是最有影響的部門。除“比重”差別,二人研究初誌亦懸殊。胡適考據《紅樓夢》,隻是其治學要領論的詳細舉例,目的是教人怎樣考據《紅樓夢》與傳統小說,教人一種做學識的要領。周汝昌差別,他是為“紅學”而“紅學”。胡適自開創“新紅學”之後,每遇新質料也寫研紅文章,但這僅僅是其開創事情的後續、延長,而周汝昌則是為紅學奉獻終生。回歸本題,咱們再說周汝昌對胡適的逾越。胡適開創“新紅學”之初,就把論題限製在“作者”“簿本”兩個方麵,他按照曹雪芹門第質料提出《紅樓夢》非寫別人,亦非“排滿”,而是自敘。周汝昌在論題、要領、“自傳說”等方麵都嚴酷繼續了“新紅學”。同時,他又在此學派上有年夜衝破。好比,胡適提出研究《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周汝昌則在先哲、時賢以及自身研究的根蒂根基上,提出“曹學”。他並不把研究視角單單聚焦於曹雪芹,而是一最先就是從曹家的整個門第作為研究對象。到厥後,周汝昌更是把曹家的遠祖上溯到更早的漢魏唐宋元明,回升到從中華氏族文明的高度研究曹家的汗青、文明血脈。恰是基於此,周汝昌所作曹門第係表較胡適所作,正確、複雜得多。他據史料提出:曹家雖是漢族血緣,但自曹雪芹往上六世起,已逐漸從滿洲旗的包衣回升為“簪纓望族”,“已是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滿洲旗人,不單‘亡國’‘思明’的設法,放到他頭上,荒謬得的確令人失笑”,便是附會明珠、順治的說法,也是萬難講通的。這就為旨在摧破索隱紅學的“新紅學”提供了難以駁證的無力不雅點。此外,周汝昌不把作者、版本考據看成最終目的,而是看作進一步研究的根蒂根基性事情。而“新紅學”的開山者則除作者、版本以外險些沒有任何新進境。另有,他差別意胡適的《紅樓夢》文學性、思惟性不高的說法,而早在1948年就認定:曹雪芹是中國最高級蠢才小說家之一,《紅樓夢》是世界巨大文學作品中的特殊代表。若細心比對胡、周之研究,即可充實了然“新紅學”是怎樣從一個粗線條的輪廓釀成豐美華美的年夜廈的。不獨在“新紅學”領域內成績特殊,鼎新開放後,周汝昌慢慢逾越“新紅學”。他針對以往《紅樓夢》研究隻固著於“思惟性”的定勢,提出研究《紅樓夢》的藝術性;後又明確提出“紅學是中華年夜文明學”。而此說,可上溯到1980年,他赴美到場首屆國際《紅樓夢》鑽研會,對美國媒體年夜談“《紅樓夢》是中國優異傳統文明結晶,是維護中華平易近族情感的載體”。20世紀80年月中期,周汝昌明確提出此說,有兩方麵的基本內容:一、《紅樓夢》是中華平易近族的一部從古到今、絕無僅有的文明小說,書寫的是中漢文化姹紫嫣紅的年夜不雅與奇境;二、若想相識中漢文化,最乏味味、最便捷的措施是讀通《紅樓夢》。周汝昌明確提出此說後,曾引來不少時賢從學科定位等角度的差別定見,這都不希奇。但咱們可對此說做一番“同情的理解”,不必將其看作是對紅學學科的定位,隻視作周汝昌本人對《紅樓夢》的一個判定,一個解讀即可。至於紅學學科的界定,迄今亦未能告竣共鳴。但切磋《紅樓夢》的文明內在,好像不會惹起爭執。不隻雲雲,筆者還堅信:“《紅樓夢》與中漢文化”這一論題,必將是將來《紅樓夢》研究最具生命力的課題之一。周汝昌贈宋廣波著述的題簽癡心周汝昌偉大成績之取得,當與以下緣故原由不成分——一、終生癡紅。因癡迷,而能執著。順境中固有年夜成就,窘境中亦研思不輟,甚至“體無完膚”亦癡心不改,真恰是“為芹辛勞見一生”。二、勇於應戰學術難題。以版本校勘為例。自胡適提出書本問題以來,為讀者校勘出一部最靠近曹雪芹原著的簿本,遂成紅學家們的主要使命。但恪於主觀、客觀前提的限定,無人敢碰此難題。周汝昌而立之年,即發願做此事,積半個多世紀之起勁,其成績又有誰可與比肩?對學術研究而言,若不發狠霸占一些年夜的難題,勇於“碰硬”,而隻在一些淺層的話題上“打轉轉”,是很難有前進的。三、深摯的中漢文化素養。不懂清史,讀不透《紅樓夢》。沒有深摯的中漢文化根基,亦難深切堂奧。在文明素養方麵,周汝昌與胡適、俞平伯相較,並不占上風,但與流輩比擬,則非別人所企及。四、自力思索。周汝昌本是“新紅學”的正宗傳人,但他對開創者也不是一股腦兒地通盤接管,而是“揚棄”。在曹雪芹生年問題上,他底子差別意胡適對峙的曹雪芹必需遇上曹家富貴這一個條件;在版本問題上,他以恢複曹雪芹原書真貌為起點,差別意胡適為推廣口語文而追捧“程乙本”。胡適曾勸周汝昌擱起“年表”,但周汝昌未從,“年表”反而成了《紅樓夢新證》的主體部門。總之,周對胡之否認,與對胡之繼續,險些是同步的。這恰是自力思索的使然。無須諱言,周汝昌亦不免有謬誤。這既有客觀要素,更有主觀緣故原由。作為千古奇書,《紅樓夢》有如許的魔力:能令老友為喜愛寶釵照舊喜愛黛玉而揮老拳。又因其複雜,乃至險些每個字都成了爭訟的論題。紅學史,實是紅學論戰史。而周汝昌,自涉足紅學那一天起,就始終處於論戰的旋渦之中。在學術層麵的“批周”上,以時賢楊啟樵師長教師最為主觀、公平。周書之“史事稽年”,本是將曹雪芹、《紅樓夢》置於廣漠的清代後期、汗青、文明中加以考索,以反應《紅樓夢》成書之時代配景,此立意,毫無可指摘之處。然而,這並非專攻此業的周汝昌之長,在清史研究家眼前,不免現出“短處”來。固然,楊啟樵師長教師亦有“硬傷”,如他在駁周汝昌時,出格舉出胡適的《紅樓夢考據》1921年11月始排印作為按照,但現實上此文早在同年5月即隨亞東本《紅樓夢》一同流布。這也反應了紅學一個乏味的紀律:每進步一步,都極其艱巨,需求差別門戶、差別學術配景的人重複辯難方可。而有的問題,甚至需求履曆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起勁才氣得出定論。明乎此,咱們對包孕周汝昌在內的一切紅學論戰,也就不必再輕動“正誼的火氣”,隻要心平氣和地會商即可。至於令人厭惡的“酷評”,更應徹底拋棄。2018年4月14日是周汝昌師長教師百歲冥壽,5月31日是他逝世六周年忌辰。這段時間懷想周老,研思周之學術,心潮升沉,難以安靜,乃撰此小文。此外,尚有三願:但願《周汝昌選集》早日麵世;但願恭王府的周汝昌留念館早日掛牌;但願在2018年舉辦一次以留念周汝昌為主題的高程度的《紅樓夢》學術鑽研會。宋廣波,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兼胡適研究會副會長。出書有《胡適紅學年譜》《胡適與紅學》《胡適批紅集》《丁文江年譜》等,另揭曉相幹文章幾十篇。《光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