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止北大,卷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都在嚐試等級製的名校成績評定改革。取消績點,取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緩解“績點為王”帶來的績點焦慮?在實行過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資料圖:學生們在圖書館看書複習。記者瞿宏倫
不止北大,卷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都在嚐試等級製的名校成績評定改革。取消績點,取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緩解“績點為王”帶來的績點焦慮?在實行過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資料圖:學生們在圖書館看書複習。記者瞿宏倫攝一問:可以不卷績點了嗎?在國內,學生對於等級製的卷探索,北京大學並非第一例。名校近年來,取消清華大學、績點浙江大學、學生華東師範大學、卷同濟大學等多所高校都開始探索等級製的名校評定方式。就讀於同濟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的取消王璐告訴,四年前入學時,績點同濟大學就已經在實行5分等級製,學生即針對95-100、85-95、75-85、65-75、0-65五個分數段,將學生成績劃分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學生們得到某門課程的反饋是5、4、3、2、0分,不會獲知更具體的分數。與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以優秀率和優良率替代GPA不同的是,同濟大學實行的5分等級製,最後還是會將所有課程的等級分換算為一個綜合績點,隻是相較於百分製來說,數字的精確性較低,但並不代表著績點的消失。“我認為,對於不想那麽卷的同學來說,等級製確實會起到減負的作用,不需要為了爭每一分去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業焦慮。”王璐說。然而,她也坦言,“如果什麽數字都沒有,焦慮自然會消失,但隻要有數字、有量化,就會有競爭壓力”。資料圖:高校開展特色體育教學。王東明攝二問:卷的方向變了?王世強表示,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對本科生實行等級製、放棄GPA的目的,是為了給同學們留出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素質提升,比如聽一些名家講座,選修一些人文課程,參加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等等。對此,就讀於某省屬師範院校的學生劉彥對表示,采用績點製的學校普遍蔓延著“績點為王”的思想,學生們作出的選擇——是否加入某社團、參加某活動、競選某幹部,都圍繞著能否加更多學分展開,而非興趣和能力,許多學生的大學過成了“高四”“高五”。在他看來,績點製改革將促進這一現象的改善,“績點製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當前高校學生功利化的思維導向,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給予學生更多培養興趣愛好、提升綜合能力的機會”。也有學生持不同看法。王璐認為,由績點製改為等級製,雖然競爭壓力會小一些,不必再一分一毫地計較分數,但卷績點就會轉化為卷競賽和考試之外能加分的項目。對此,本科就讀於國內高校、碩士就讀於新加坡的留學生宋宇向談到,目前學生們還是將課程成績和綜合評價看得太重。他曾擔任過學校的獎學金綜評評委,見過一些學生或是“走關係”,或是遞交各種濫竽充數的材料,將綜評分數拉得很高。在他看來,這是另一種功利和內卷。某高校學生陳茗則認為,單純的績點製其實更能公平地反映學生在某個專業課上的努力程度。她並不反對將誌願時長、社會實踐等納入保研加分或者評優,這本意是激勵學生,她反對的是評價過程中的不公平,如掛名這種的不勞而獲。劉彥在采訪中也提到,希望等級製改革的規章製度可以更加透明公平,保障良性公平競爭。資料圖:高校學子參與走訪式社會實踐活動。閆旭攝三問:“卷王”怎麽辦?實行等級製後,對保研和出國也帶來影響。有同學提出,在保研時,不少外院係尚不認可等級製與優秀率,國外高校更是隻接受GPA。王世強回應,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將為有出國留學需要的同學提供一份證明,向國外學校說明等級製的評價方式。關於等級製和績點製對出國留學的影響,王璐向提到,由於同濟大學實行等級製,滿績隻有95分,對於計劃申請出國留學,尤其是想去頂級國外高校的同學來說存在劣勢。但如果實行績點製,他們就可以一點一點地向著最高分努力。“從這一點來看,績點製對‘卷王’來說是比較友好的。”王璐說。此外,王璐還提到,在等級製下,同學們無法獲知一門課程的具體成績,以及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具體構成,導致一些同學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學習方向,不知該怎麽努力、向何處努力。資料圖:高校畢業生招聘會現場專家:需進一步探索學生評價機製適應等級製還需一定時間對於績點製改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向表示,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他發現學生們存在過度追求績點的現象,“而且還不是個別現象”。尤其是希望出國留學的學生,對績點的要求都比較高。由於學校對於績點的優秀率有一定控製,例如要求控製在20%或25%一下,與學生的需求產生了一定差距,從而產生了這一問題。李長安表示,高校改革績點製、實行等級製,本意是為了防止出現微學分論、微績點論,目的是建立一種綜合性評價機製,讓學生不再為了單純地追求一分兩分,獲得一個更高的績點而去學習,促進學生的平衡發展。同時,李長安也指出,申請國外研究生時,大多數學校都會有績點的要求,如何與國際接軌是一個問題。此外,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如何判斷不同等級之間的差距、全麵衡量學生的素質,也是一個問題。“這就類似於對高校教師的評價,如果不是單純看學術論文,如何評價其學術能力呢?對於學生的評價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單純用分數進行衡量,應該采取一種什麽樣的評價機製,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李長安表示。李長安認為,就目前國內的就學、就業環境,適應等級製還需要一定時間。尤其是對於一些用人單位和有特殊要求的學生,對於學分的要求比較高。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單純的取消績點不可能真正解決教育功利主義等現有問題,建立科學多元的整體評價體係才是真正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