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月18日,醫療藥股醫生安必平股價再度大漲,掀熱截至收盤,潮醫漲11.95%,翻身報34.39元/股。上崗在此之前,醫療藥股醫生公司已連續兩個交易日實現20cm漲停。掀熱2月17日,潮醫醫藥板塊表現亮
2月18日,醫療藥股醫生安必平股價再度大漲,掀熱截至收盤,潮醫漲11.95%,翻身報34.39元/股。上崗在此之前,醫療藥股醫生公司已連續兩個交易日實現20cm漲停。掀熱2月17日,潮醫醫藥板塊表現亮眼。翻身截至當日收盤,上崗泓博醫藥20cm漲停,醫療藥股醫生嘉應製藥、掀熱貝瑞基因、潮醫達安基因等多隻醫藥股漲停,翻身天智航、上崗碩世生物、科美診斷等個股股價漲超10%。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隨著AI在體外診斷板塊的應用愈加成熟,此輪大漲中體外診斷板塊表現突出,2月17日,35隻醫藥股漲幅超過5%,其中包含11家體外診斷企業。連日來,DeepSeek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引發關注,2月以來,恒瑞醫藥、雲南白藥等多家醫藥企業積極接入DeepSeek,拓寬AI領域布局。而隨著AI醫療從技術驗證轉向規模化實踐落地,AI技術在醫院端應用逐漸鋪開,日前,我國迎來了首位AI兒科醫生。上市公司忙布局,DeepSeek應用成幹部考核指標進入2月,DeepSeek同樣成為醫藥公司布局的關鍵詞。2月,恒瑞醫藥發布企業文件,要求各體係、各部門需根據自身業務需求,製定詳細的DeepSeek應用計劃,明確應用場景、實施步驟、預期目標及時間節點,推動DeepSeek在公司內部的全麵落地和有效應用。同時,公司將開展DeepSeek應用經驗交流會,定期跟進,並將DeepSeek應用情況作為各級幹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2月12日,雲南白藥發文稱,2月9日,結合工作實際上線國產開源大模型DeepSeek,依托企業級數字員工“白小柒”“重小樓”及協同平台“白藥釘”,加速中醫藥產業數字化升級。AI加持下,多隻個股持續上漲。貝殼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自2月1日以來,安必平、迪安診斷、華大智造、美年健康、泓博醫藥、華大基因6隻個股區間漲跌幅超過50%。展開全文隨著板塊持續飄紅,多家公司回應布局AI應用的情況。其中,2月11日,貝瑞基因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對於“AI+醫療”方麵,結合公司主營業務,公司希望以測序為基礎,提供更多創新的檢測產品。此前一日,迪安診斷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圍繞健康的全生命周期向診斷、治療、健康管理等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AI及大數據管理的相關服務。貝殼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體外診斷企業表現突出。截至2月17日收盤,醫藥成份分類下475家公司中35家日漲幅超過5%。其中,包含11家體外診斷企業。AI催熱體外診斷板塊背後,AI在該領域的應用已經走向成熟。杭州醫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朱麗萍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AI在體外診斷領域的應用正逐步深化,尤其在醫院、第三方實驗室以及“兩癌”篩查項目中,AI的應用價值愈發凸顯,涵蓋領域包括細胞病理、免疫組化、組織病理等。在病理業務量較大、醫生匱乏的情況下,AI產品可以通過對病理圖象的分析和診斷,輔助醫生提升閱片效率和準確度。截至目前,醫策科技的宮頸細胞病理人工智能輔助診斷係統PathoInsight-T,已幫助多家醫院處理了幾百萬人份的報告輔助判讀工作。朱麗萍介紹,三甲醫院病理科室業務量大、二級醫院人力資源緊張、“兩癌”篩查項目時間相對集中,第三方實驗室存在業務高峰期等問題,都可以借助AI產品解決。同時伴隨著人工智能產品的廣泛應用,與AI產品配套的智能掃描儀設備、試劑耗材相應迎來性能與智慧化提升,為病理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AI應用加速鋪開,AI兒科醫生已上線AI醫療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中信證券研報稱,國內企業發布的AI醫療垂類大模型數量已超50個,且在應用落地層麵悉數采用和美國市場相同的先B後C戰略。基層醫療資源稀、AI診療智能化產品能以高性價比方式提高診療效率為國內大模型輔助診療應用落地的兩大驅動因素。據中信證券研究部計算機醫療產業鏈組測算,2025-2029年國內大模型智能診療產品B端、G端累計市場空間近200億元,C端年理論市場空間超700億元。擁有底層模型、數據壁壘以及產品客戶積累的企業有望率先受益。全球範圍內,病理醫生資源的嚴重匱乏已成為影響重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關鍵瓶頸,這個問題在我國同樣存在。根據《2022中國衛生和健康統計年鑒》,截至2020年,中國注冊病理醫師僅2.04萬名,而實際需求超過10萬名。目前,AI應用已加速走入醫院端。據“華為數據存儲”消息,2月18日,華為2025醫療人工智能與精準診療發展論壇於上海舉辦。此次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華為攜手發布瑞金病理模型。該模型基於華為DCSAI解決方案,運用先進的深度學習算法,能夠對海量病理圖像進行自動分析,有望解決我國病理醫生短缺、分布不均勻等問題。朱麗萍認為,AI醫療已從技術驗證轉向規模化實踐落地,國內領先的AI醫療企業逐步積累了豐富技術成果、實踐經驗,同時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行業的認可,AI醫療將更深入融入醫療體係。2月13日,在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會診中心,我國首位專家型AI兒科醫生正式上崗,與13位兒科專家共同完成了一場疑難病例多學科會診。在對一名8歲男孩的“AI兒科醫生+多學科專家”雙醫並行多學科會診中,工程師將患者的主訴和病曆資料輸入模型後,AI兒科醫生給出了與專家組會診結果高度吻合的建議。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對媒體介紹,此次推出的AI兒科醫生,是北京兒童醫院正在研發的兒童健康大模型係列產品之一,是一款專家型AI兒科醫生,用來擔任專家的臨床科研助理,幫助醫生快速獲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權威指南,輔助醫生進行疑難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提升臨床決策效率。近期,該院還將推出家庭型AI兒科醫生和社區型AI兒科醫生,滿足家庭保健需求,提升基層兒科服務能力。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丁爽編輯王進雨校對柳寶慶